法律咨询电话:

13712931166

首页 >> 专业知识 >>推荐 >> 逃避债务下的房产转卖:一场法律与道德的较量
详细内容

逃避债务下的房产转卖:一场法律与道德的较量



在法律的框架内,每一项行为都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总有一些人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规避法律,以达到自己的私利。近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就生动诠释了这一道理。这起案件涉及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将高价值房产低价转卖他人,并试图以此规避法律责任,但最终被法院判决合同无效。


故事的起因源于一起民间借贷纠纷。阿丽(化名),一位普通的债权人,因阿珍(化名)拖欠其约200万元的借款不予偿还,于2022年7月14日将阿珍诉至大兴区法院。法院于同年10月9日立案,并在10月19日向阿珍送达了开庭传票。经过开庭审理,法院于2022年12月19日作出判决,判令阿珍向阿丽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然而,这场看似简单的借贷纠纷背后,却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纠葛。


在诉讼过程中,阿丽申请保全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阿珍已于2022年11月1日与阿辉(化名),其外甥,签订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将其名下一处市值约1200余万元的高档房产以300余万元的极低价格售卖给阿辉。这一行为无疑引发了阿丽的强烈质疑,她认为阿珍是在恶意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


于是,阿丽将阿珍与阿辉共同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撤销二者的房屋买卖合同。然而,阿珍与阿辉并不甘示弱,他们提交了另一份《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以及阿辉向阿珍转账1150万元的记录,声称双方实际成交价为1150万元,合同不应予以撤销。这一举动使得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阿丽并没有放弃。她深入调查,发现阿辉并不具备全款购买千万级别房产的能力。虽然阿辉确实向阿珍支付了1150万元购房款,但这些资金全部来源于阿珍的二姐。更令人震惊的是,阿珍收到购房款后,并未将资金用于偿还阿丽的债务,而是将大多数资金用于海外房产投资、偿还其他债务等。此外,案涉房产在交易后仍在挂牌销售,阿珍的前夫和儿子也仍居住在房产中,阿辉并未搬入居住。


这些事实无疑揭示了阿珍与阿辉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并非真实交易。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疑点。例如,阿珍在明知自己拖欠阿丽借款且已被诉至法院的情况下,仍与自己的外甥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过户时间迅速,而交付时间却在一年之后,这些时间点均与常规房屋买卖合同不符。


最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认定阿珍与阿辉的房屋买卖合同因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而无效。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也彰显了法律对于恶意逃避债务行为的严厉打击。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能违反法律的原则和精神。恶意逃避债务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其次,它告诉我们,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法律的价值和意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让法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